時間:2023-12-01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最基本、必備的項目。秋季學期以來,我省各地學校探索開展各具特色的科學實踐活動并納入課后服務項目,把科技創(chuàng)新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田,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科技實踐活動 豐富課后服務
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課后服務“電子百拼”課
“小小的水果居然也能發(fā)電,太有趣了!”“看似薄薄的一張A4紙可以承載100多顆彈珠,太神奇了!”這是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剛參加完科技課后服務學生的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依靠學校自身優(yōu)勢,在全縣率先開始嘗試課后服務融入科技課程,學生科技素養(yǎng)不斷提升,學校發(fā)展也步入‘快車道’!”明溪縣二實小校長官水生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學校逐步構建出課后服務“三全”科技課程模式,實現(xiàn)課程、學生、教師全覆蓋。
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科技教育送教進蓋洋學校
為了讓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課后服務科技課程帶來的“紅利”。依托總校制平臺開展的“結對服務”,全縣共有8對,鄉(xiāng)鎮(zhèn)學校以“單雙周”模式,實施課后服務科技課程,實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
福州市鼓樓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鼓實校區(qū)課后服務科技課程
福州市鼓樓第二實驗小學科技課程
福州延安中學教育集團小學部?科技課程
福州鼓樓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鼓實校區(qū)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富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科學實踐課程,內容涵蓋自然科學、物理、數學等多個領域,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感受科學的魅力。福州鼓樓第二實驗小學在課后服務中融入科學實踐,積極開展“科技+”實踐活動,設置自然科學、科學探索實驗、“橋”見科學、實物編程等課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游戲情境中發(fā)揮創(chuàng)意,體驗科技魅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福州市溫泉小學將科技教育特色服務納入課后服務中,覆蓋全年級。學校共開設了航模、機器人、無人機、諾貝爾科學實驗、自然科學等7個項目、17個班次的科技類拓展服務特色課程。
莆田荔城區(qū)麟峰小學開設科創(chuàng)類制作與編程等課程
莆田荔城區(qū)麟峰小學在課后服務中,通過開設有趣的科創(chuàng)類制作與編程等課程,不斷豐富青少年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為低年級開設了“樂高機器人”課程,主要以創(chuàng)意拼搭和動作模仿為主;中高年級開設了“Scratch編程”、“C++編程”、“趣玩無人機”、“科學思維創(chuàng)想”等社團,引導學生學習編程語言和掌握運用各種傳感器,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龍巖市實驗小學在課后服務活動中開設科技類課程
龍巖市實驗小學課后服務活動開設了機器人教育、圖形編程、虛擬機器人編程等科技類課程,在豐富的科技課程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知識。龍巖市實驗小學美倫校區(qū)開展了不插電的按鍵編程、圖形編程等科技類課程。課程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規(guī)劃路徑,多種方法完成任務,在不斷的思考與優(yōu)化程序中掌握編程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孩子對編程學習的興趣。
順昌縣實小思賢校區(qū)開設系列探究實踐特色項目
南平順昌縣實小思賢校區(qū)以電子科學實踐課程教育為基礎和延展,開設科學知識、電子百拼、航模等系列探究實踐特色項目,讓學生在實踐與探究中認識簡單的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掌握并學會集成電路等在生活場景里的運用。
尤溪縣實驗小學在課后服務引入人工智能
尤溪縣實驗小學《課后服務引入人工智能》案例榮獲三明市課后服務融入科學教育優(yōu)秀典型案例。學校編寫《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等校本教材,每周開設一節(jié)課,普及機器人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為一、二年級學生“量身”定制編程積木、3D打印、創(chuàng)意拼等科技活動課程,并自主研發(fā)課程配套教具。學校還主動將自主研發(fā)的優(yōu)質人工智能課程資源與縣域鄉(xiāng)村中小學校共享,深入鄉(xiāng)村信息化薄弱學校開展科普系列活動20余場,有效引領縣域中小學校提升科學教育水平。
多彩社團 校園刮起“科技風”
南平市延平區(qū)迎賓實驗小學科技作品展
趣探科學,筑夢未來。南平市延平區(qū)迎賓實驗小學在課后延時服務中,聚焦科學教育,成立科技社團,讓學生們在科技游戲中親近科學、喜歡科學、走近科學。
,時長02:11
近日,學校舉行了“向陽科技”大舞臺活動??諝馀趶?、神奇的干冰實驗……引得臺下觀看的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爭相上臺參與體驗。孩子們盡情暢游在各種科學游戲實驗中,開啟科學探索之旅,感受科技的無限魅力。
莆田市實驗小學在課后開展科技素養(yǎng)類社團活動
為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莆田市實驗小學利用課后服務晚托時間,開設Python趣味編程班、科學實驗基礎班、科學閱讀班、Scratch趣味編程班、動漫設計班、科藝制作、3D打印筆創(chuàng)意班、C++信息學競賽班、簡易機器人基礎班等科技素養(yǎng)類社團,定期開展系列活動。
福州融僑小學科技實踐活動
福州井大小學科學類社團
臺江第六中心小學工匠社團
福州實驗小學臺江分校以科學賦能教育,在課后服務中融入科技創(chuàng)新,開設了科學實驗探索社團、航天航空社團及AI機器人社團,寓教于樂。福州臺江第六中心小學發(fā)揮科技特色校品牌優(yōu)勢,開展了10多個科技類課后服務社團活動。其中,工匠社團通過大量動手操作實踐,讓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在三明,沙縣區(qū)組建了56個中小學科技類課后服務社團,主要有趣味編程、人工智能、電子百拼、小邏思科學、模型運動社等,同時構建了科普課程體系,建立“四模(航模、海模、車模、建模)”課程。每年定期開展“模型運動會”,圍繞“陸、海、空”三大主題組織開展競賽活動。
校內校外協(xié)同 埋下科學種子
明溪縣實驗小學探索“科技+”課后服務新模式
三明市三元區(qū)陳景潤實驗小學依托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陳景潤紀念館”,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學習、了解陳景潤杰出成就、先進事跡,并開展以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社團學習活動。學校將數學益智游戲、科技制作、電子百拼、圖形化編程、電腦編程、樂高搭建、無人機等十幾門科學課程引入課后服務。
三明市明溪縣實驗小學探索“科技+”課后服務新模式,低年段依托校園生態(tài)優(yōu)勢構建生態(tài)課程,尋訪校園動植物,探究自然奧秘;中年段依托學校勞動實踐基地開設田園課程,科學種植中草藥、蔬菜、水果等;高年段依托人工智能平臺設置航模制作、電路設計、無人機、3D打印、編程等科技課程。學校依托科技備課組培養(yǎng)專兼職科學教師39位,聘請16位家長志愿者作為科技社團活動校外輔導員。
廈門市深田小學課后服務科技類特色課程
廈門市深田小學聯(lián)動起校內和校外,培育、動員、吸納與整合學校所在地社會公共文化資源,構建“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近鄰· 科技+”科普教育模式。學校依托近鄰共建單位市科技館和深田社區(qū)科技小站的課程、展品、實驗室和教師資源,建立“近鄰·科技+基地”,開設系列化沉浸式科技項目體驗活動,每學期固定安排學生進館學習兩次。學校開發(fā)無人機、機器人等18個課后服務科技類特色課程,滿足每個學生每周參加一節(jié)(次)科技類特色課程學習。